长江上号角呜咽,旌旗招展,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小说
施琅领了圣旨,率领五千水师,外加一万多船夫辅兵各种工匠,运载了三千五百头耕牛,带了大批的粮食种子,包括水稻小麦大豆高粱棉花茶叶等等足足近万石,乘坐着大大小小千余艘战船扬帆向东,奔赴夷洲岛拓展海外疆域。
陆逊此次扫平台湾有功,刘辩特地命吏部尚书鲁肃携带了册封陆逊为安东将军领夷洲都督的圣旨及印绶跟随施琅一道去台湾犒赏三军。
扫平台湾说起来辉煌,其实也就那么点事,整个岛上的居民只有十三万,老弱妇孺去掉一半,剩下的精壮也就是六万人左右,而且也不可能全民皆兵,还是部落式的各自为战,估计甲胄基本没有,武器比猎户也强不到哪里去。
陆逊率领着两万多全副武装的精兵,在狄青丁奉陆抗前田庆次等人的辅佐下,倘若还不能扫平台湾,干脆就投海自尽算了。换了廖化周泰等人,一样可以横扫台湾,实在算不上一件大书特书的事情,也没必要让堂堂的吏部尚书亲自出马册封陆逊为夷洲都督。
但刘辩派吏部尚书鲁肃亲自出马,自然另有深意。
在刘辩的内心深处,一直对地方大员小心提防,避免出现拥兵自重的局面,所以刘辩对各地的封疆大吏与军团都督实行军政分离。都督统御军事,无权干涉地方政务,各州刺史负责治理地方,除了保卫地方的郡兵县兵之外,不能调动正规军一兵一卒;两者相辅相成,又互相制衡。所以保证了中央朝廷高度集权。
虽然东汉大军已经超过百万,但仍然牢牢的控制在刘辩的手中,运筹帷幄。指挥调度,如五指一般灵活自如。纵然功高如李靖。显赫如岳飞,如要罢官下野,也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多年的砺练下来,刘辩对军政的掌控已经日臻化境,所以自然不会允许台湾岛出现军政合一的局面,更何况陆逊背后还站着以陆氏为代表的江东大族,以及德妃武如意,所以刘辩就更要谨慎。
别看台湾岛现在人口只有十几万。那因为是化外之地,还没有蒙受文明的洗礼。随着大汉文明的传播,随着各种铁器陶瓷农作物科技医学文化的流入,随着外地商贩的来往奔波,刘辩相信用不了二十年,台湾的人口就会剧增到五十万左右。
再加上台湾岛与大陆隔海相望,交通不便,若岛上的掌权者将军政集于一身,谁也难保不会滋生不臣之心,变成第二个“郑氏家族”。成为的政权。
刘辩是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种局面的,更何况刘辩还打算把台湾作为跳板进军倭国,鲸吞日本诸岛。所以刘辩委任吏部侍郎诸葛瑾前往台湾担任夷洲刺史。
但诸葛瑾是青州人氏,在江东的威望很一般,刘辩怕陆逊不买他的帐,所以才让吏部尚书鲁肃亲自出马。名义上是册封陆逊为夷洲都督,真实目的是送诸葛瑾赴任夷洲刺史。
临行之前,刘辩又叮嘱施琅,所率五千人马平日里跟随陆逊军团训练,但如果都督与刺史之间产生了矛盾,就要坚定不移的站在诸葛瑾一边。而且所运送的物资粮食耕牛等也要全部交给刺史分配。
除了施琅鲁肃诸葛瑾之外,刘辩又派李时珍带了一百五十多名年富力强的医匠随行。到了台湾岛给部落百姓检查疾病,消除隐患。让岛上的百姓身体强健,这样才能加速人口繁衍,为大汉朝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力。
刘辩站在高大巍峨的金陵城墙上,极目远眺,望着长江上千帆逐流,浩浩荡荡的顺江而下,心中不仅热血澎湃:“占领夷洲这还只是一个开始,朕早晚会让我大汉的旗帜插遍整个天下”
“叮咚系统提示,经过持续的砺练,宿主的属性又得到了提升,当前宿主的各项属性变化如下:刘辩统率96近期1,武力95无变化,智力94近期1,政治99近期1。”
江风卷来,吹得刘辩绣着飞龙在天的金黄色披风猎猎作响,心中暗自沉吟:“政治眼看就要破百了,上次魅力破百爆出来了拿破仑上杉谦信阮翁仲三人,若是第二次爆表的话,不知道又会爆出何人”
就在施琅率领水师扬帆入海之后的第三天,金陵城外又撤回了两支万余人的兵马,原来是赵括尚师徒清剿山越完毕,班师回朝见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