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皇上圣明哪(2 / 2)

对啊。

倘若……倘若自己和家人,没有来到此处,不是因为圣旨,不是因为知府和知县衙门,不是因为这些差役和兵丁,用了强力,将大家赶到了这里。

只怕,暴雨一来,就会被困住,紧接着,在这一夜之间,那江堤被冲垮,而后……自己这一家七十多口人,统统都要葬身鱼腹吧。

大水的可怕,方文静怎么没有记忆,当初……比这更小的雨水,造成的危害,都仿佛毁天灭地一般。

宅子没了,地还是自己的,将来总还可以重建,谷仓的粮食没了,只要还活着,方家收拾了这么多的细软,总还不至于受穷,可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啊。

自己的孙媳妇,才刚刚给自己生了个曾孙,自己的三个儿子,自己的……

他脸憋着,突然猛地冲出了一口气。

突然,他身子一滑,跪下了。

那书吏一见到方文静朝自己跪下,忙道:“诶呀,使不得啊,使不得啊……”

方文静是什么人,这可是本县有名的士绅,关系可以直通京师,结识的人,非富即贵;便是县尊,见了他,也是礼敬有加。

自己……何德何能啊。

方文静虽是跪着,可气势却很足,眼睛鼓着一般,瞪了书吏一眼:“跪的不是你,是皇上,是皇上。”

书吏吓了一跳,忙是侧身避开。

方文静捶胸跌足:“咱们皇上……圣明哪……诸位乡亲父老,乡亲父老们……吾皇圣明啊。吾皇乃上天之子,洞若观火,他老人家,知道咱们九江百姓,即将要遭此大灾,这才钦命下来,下了旨意,若不是他,我等……还有命吗?你们自己扪心问一问,谁躲得过这可怕的大水?古有大禹治水,今有陛下救民于水火之中……老夫真是惭愧,当初……竟还出言不逊,现在才知,若非吾皇圣明,老夫这一家七十多口,只怕已是死无葬身之地!”

说着,方文静已是泪流满面,老泪纵横。

在这狂风骤雨之下,每一个人的心,都是凉的。

这是一种在大灾之前,最常见的孤立无助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每一个都是心急如焚,都觉得自己孤立无援。

可此时,方文静这么一吼。

竟一下子,好似人们开始生出了些许的希望。

是啊。

皇上既然下了圣旨,拯救了我们,让我们至少活了下来。

那么……皇上一定不会对我们不管不顾的。

我们担心什么,至多,也就损失一些财产,可人还活着,皇上不会教我们饿死,不会教我们冻死,人只要活着,将来,一切都会有的。

这破庙里,顿时沸腾了。

虽有小儿的啼哭,在这篝火冉冉之下,许多人纷纷拜倒:“是陛下救了我们,是陛下救了我们,乡亲们,大家要有良心哪,得有良心……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似乎一下子,所有人苍白的脸色,竟都变得红润了许多。

仿佛一下子,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在逆境之中,看到了曙光。

“吾皇万岁。”

这呼喊声,竟将外头的雨水,生生的盖住。

………………

在城隍庙的一处角落。

一个被乡邻们称之为王先生的一个落魄书生,冷冷的看着这一切。

他因为落魄,所以早些年,便在此落脚,开了蒙学,给孩子们教授一些学问。

正因如此,他活了下来。

他性子孤僻,也不爱和人交往,甚至……他竟还不娶妻。

一开始,许多人心里,并不理解。

他怎么就不想娶媳妇呢,毕竟大家看他能识文断字,虽是落魄,却也有人说媒。

可慢慢的,大家似乎都已习惯了。

王先生收敛了目光中的锋芒。

他如他的前辈一样,作为区区一名小小的锦衣卫缇骑,奉命在此观察。

九江不只是寻常的府,它乃扼守长江咽喉的重镇,正因为如此,大明不但在此,设立了九江卫,还有淮府群牧所等军事机构,几乎在天下任何重镇,都少不了厂卫的潜伏。

王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此,暗暗的搜罗着每一个讯息,而后,这些讯息,统统都会如实的利用某种渠道,迅速的传递至自己的上头,此后,这些消息再一步步的辗转,最终,会出现在北镇抚司。

王先生凝视着这破庙里,数不清的人激动的呼喊声,他内心,依旧是心如止水。

可是……却又有几分诧异。

民心可畏!

他眼睛,一个个的扫过每一个人,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似乎想要寻觅每一个人的反应。

这对于他而言,只是一件不起眼的工作。

可今日的气氛……却是格外的不同。

怎么说呢,竟是有几分……连他自己都要被这情绪所触动的欲望。

…………

至少还有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