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峥在想,从什么时候人开始不好好说话开始变得拐弯抹角起来了,明明一句话甚至一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故作高深的绕上百十个圈子才让你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
这样做很不利于交流,这是一种逆反,一种倒退,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显摆自己智商优越的产物,最喜欢远古时期男人看上女人一棒子敲晕之后直接拖回洞里的爽利。
“此地无人,枢密使要说什么就请明说,卑职无不遵从!”云峥放下筷子,坐直了身子看着狄青慢慢的说。
狄青从自己面前的菜碗里夹了一块蒸鱼,这才坐直身子看着云峥的眼睛问道:“武胜军的战力还能保持多久?或者说你打算什么时候放弃武胜军?”
云峥皱着眉头道:“武胜军只是为少年军争取时间的产物,自然需要存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能把它的价值压榨干净,自然是最好的事情。
不过就目前而言,武胜军的存留不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朝堂上的兖兖诸公,我以为,最好的在大宋还能支持的时候崩溃,太平盛世人们总会习惯性的忘记远方的危难,一旦大难临头,那些人就会回忆起大宋还有过一支强军,说不定就会后悔自己亲手毁了一支强军,以后当少年军崛起之后,他们在下手的时候多少会有一点顾忌。”
狄青既然已经看透了自己的安排,这时候再说谎话就显得格外的不尊重人,尤其是狄青,云峥总想给这位统帅留下一个磊落君子的印象。
抬头看狄青的时候才发现他一脸的惊愕,云峥不由得想,自己刚才说错话了?
狄青的表情在转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拿起公筷殷勤的给云峥夹了一块鱼肚子上最肥嫩的肉笑着说:“说说,说说少年军,你是怎么想的?”
既然自己已经把组建少年军的想法说出去了。这时候也没有必要隐瞒,云峥沉吟一下道:“武胜军根基坏了,不论我如何训练,这支军队注定成不了大器。”
狄青点头道:“说起挑选士卒。真是门学问。历朝历代,方法人人都会,巧妙各自不同。战国时的标准是力气大,能跑。
吴起在魏国选武卒的标准咱们大宋是望尘莫及的,参加考选的人穿三层甲,挎着能开十二石的硬弩,背着装有五十支箭的箭囊,扛着戈,头戴盔,腰佩剑。带三天的干粮,在半天之内急行军走完百里路。这样的要求已经没有那一支军队能够做到了。!
李唐是轻骑兵的天下,招兵标准自然是善骑射,卫戍长安的军队号称“飞骑”、“百骑”、“千骑”、“万骑”,选的是士卒中的骁勇善骑射者。
到了咱们大宋。北方割据,马源没有了,只有猛操步兵,于是招兵的主要体格标准变成了身长体壮。太祖当年亲自挑了批长壮的军士充作“兵样”,分送各地用作招募的样板兵。
不知道吧,老夫就是兵样出身,后来嫌“兵样”太麻烦。改用一根木杖,叫“等长杖”,按身长尺寸招兵,长壮的当禁军,短弱的当厢军,到了先帝时期。从军者人数甚少,于是就从罪囚中招募,甚至将遭受了天灾的流民招募为军队,如此一来,军队还谈什么勇力!
武胜军就是这样一支由罪囚。流民组成的军队,如果刚刚成军,以你的智慧还有办法将他们训练过来,成为强军,因为那个时候组成这支军队的那些人,不管是暴戾也好,懦弱也罢,还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
只可惜武胜军已经成军近三十年,多年的厢军生涯,已经把这些人变成了一根根的木头,无仁义之心,无廉耻之感,一心只为吃饱肚子此生别无他求。
这样的军队哪来的战斗力,只要给钱,能吃饱肚子要他们造反都成啊!老夫当年苦心孤诣的想要整理重整厢军,只可惜,无论老夫如何操练,依旧不能成军,在潭州老夫为团练的时候,曾经用严刑酷法来操演军卒,想要改变厢军,谁知道,那些兵卒宁愿自残,也不愿意上阵作战,一营之兵自断脚趾者多达六十余人……”
狄青说到这里的时候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云峥拿起酒壶帮狄青满上之后小声说:“怪不得您能够一眼看穿武胜军的本质。”
“老夫宁愿自己看不穿,如此还能从武胜军身上看到希望,看到解决大宋一百余万厢军的解决之道,哪怕自己骗自己都比现在做一个明白人来的轻松。
云峥,你是一个智者,读书读得比老夫多,你来告诉我,你真的能把一支厢军变成无畏的猛士么,当然,在不用海量银钱的情况下。”
云峥想想自己第一次见到武胜军的时候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不由得再次打了一个冷颤,苦笑道:“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