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曾公亮的担忧(1 / 2)

大宋的智慧 孑与2 2586 字 1个月前

天亮的时候包拯出了皇宫,今日并非上朝的日子,沿着熙熙攘攘的跃马桥一路步行回家,包家的宅子就在皇城边上,如果上朝走几步路也就到了,倒是去开封府坐衙反倒需要穿过半个开封城才行,不管去那里,包拯都没有前呼后拥的习惯。

寇准的奢华包拯不喜欢,韩琦的大排场包拯也不喜欢,自从寇准死后被人家诟病用蜡烛太多,生活过于奢靡,包拯家里就开始使用油灯,除非在写奏折和批阅公文的时候才会点上蜡烛,公事办完之后,又会吹熄蜡烛,重新点上油灯,以至于他身上的菜油味道很重,曾公亮笑话他说,别人做官,都是肥的屁股冒油,唯独包公做官,混了一身的菜油。

家人也说不必如此,油灯下看书会伤眼睛,包拯对此从来都是一笑了之。

如今布履回家,却让家人去瓦子市上唤专门修脚的何老丈过来,虽说修脚只需花费十文钱,这样的举动对于包拯来说并不多见。

大宋官员的俸禄优厚,包拯身为龙图阁学士,虽然和宰相枢密使差了一级但是每月也有正俸两百四十贯,陛下每年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30匹、冬棉100两,每月禄粟各100石,谦人衣粮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盐7石。

和大宋所有的官员一样,他身上的差遣官并未去除,他同时还是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每一个官职都有一份钱粮,如果说老包身家巨万完全说的过去,寇准的奢靡生活就来源于此,用不着贪渎,就足以富甲一方。

老家庐陵算不得富庶之地。老包也只购买了十顷良田作为养老之用,剩下的钱全部被他拿来资助庐陵一地的贫寒学子,庐陵书院的大半费用就来自老包的俸禄。

资助学子这是士大夫的惯例和传统,更是文人对圣人传承的重视。唯有层出不绝的优秀士子出现,这个世道才能继续形成现有的文官政治,此事——不容懈怠!

老包才把脚放进满是药材的木盆里,闭着眼睛享受何老丈的手艺,不得不夸赞一声何老丈的手艺,他的一双手就像是两只小锤,不断地敲击老包的双脚,绵绵不绝,稍微有点痛楚,但是这种酸麻的感觉最能让人放松身心。

一股剧痛传来。却是何老丈曲起中指 ,用骨节重重的在老包的脚心里拧钻,痛感从脚心绵延而上直到顶门方歇,稍一松弛,老包就感觉头皮发麻。浑身舒坦。

无意中睁开眼睛,却发现曾公亮手里握着一本书坐在窗台底下,就着春日的暖阳看书看得津津有味,也不知道来了多长时间。

“明仲到了,为何无人提醒老夫一声。”老包做起身子,就要示意何老丈退下。

曾公亮瞅着书,头都不抬的说:“您还是继续打折脚底板吧。马上就要走远路了,没一双利索的脚底板可不成。我就在这里看会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这三大套书,我这个小小的三品官没资格从皇宫里借阅,只能在您这里蹭书看。”

老包笑了一下,示意何老丈继续。自己再次闭上眼睛享受难得的清闲,等到何老丈将老包脚底的死皮去除之后,这才用干净的麻布包起来,放在一个小小的炭盆上熏蒸,等到白布烟雾缭绕的时候。这才将老包的双脚放到软榻上,自己端着木盆躬身退下。

老包闭目养了一会神,开口道:“你向来不太关心宫里的事情,今日怎么来的如此快速?”

曾公亮恋恋不舍的放下书本对老包道:“我的确不太关心皇宫,总认为大臣关心皇家私事有失体统,但是只要牵涉到云峥,云长生的事情,事无巨细我都要问一下的。”

老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水笑道:“何故?”

曾公亮端了一把椅子直接坐到老包的对面说:“因为这个小子走到哪里,那里就会有天雷降下来,上一次是蜀中乘烟观,一座三丈高的大殿被夷为平地,现在又是西夏太子府,又被天雷轰击,我不关心死的人是谁,我只好奇,难道说那家伙是雷公的幼子不成,走到哪里都天雷滚滚的。”

老包继续喝茶,品味了一会茶汤,这才笑道:“你这是为那些道士鸣冤,还是为西夏李元昊叫苦?老夫怎么听着你心中似乎蕴藏了无限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