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批准这一计划时,阿达民又分明有些踌躇。
“火种”的作用,毋庸置疑,是在一旦发生宏观灾难、文明灭绝时,能够从零开始,重建宝贵的人类文明。
而一旦真的遭遇这种情况,接下来,如果“火种”纷纷以自己的判断,激活重建计划,则在空间有限的太阳系,特别是仅有盖亚一个宜居行星的条件下,相互间必然会产生竞争,这是很不利的局面。
重建人类文明,原则上,一个“火种”留存就可以。
那么要采取的策略,前提,是若干“火种”设施彼此联网、统一调度,阿达民本想将其挂载到“盘古”。
只不过这种策略,也有风险,一旦“盘古”在灾难中被毁坏,就会群龙无首。
事关文明重建的总体策略,这种事,“强人工智能”无权决定,阿达民的设想则是“完全协调”,为此才会在“盘古”地下城大兴土木。
按方然的计划,到西历15301533年,人类文明将建成近十座“火种”设施,分布在盖亚地下、月球、远日轨道至太阳系边缘地带,这些设施之间,平时并不联络,每一座设施除重建文明的必要条件外,还配备信号侦测器。
侦测器的功能,一句话,主要是定时刷新,查看太阳系内是否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坐落在中大陆的“盘古”,在平时,功能之一就是间断向太阳系范围内,发送编码讯息,接收到讯息的“火种”设施据此认定,人类文明尚安好。
而一旦信号消失,在“盘古”,要么是被毁灭,要么是其根据全面侦测,判定太阳系内的人类文明已灭绝,
这时,“火种”才会开启广播模式,尝试彼此联络。
然后以约定顺序,结合彼时太阳系的情况,决定哪一座“火种”进入重建程序。
最后,还有最极端的情况,倘若某座“火种”设施在讯号断绝后,连续十年没接收到任何其他“火种”的联络讯息,就独自启动程序。
通过这样一套复杂机制,确保“火种”之间,不会相互竞争,盖亚文明为此颇费了一番心思,但在设计时,方然也在内心打鼓,他委实无法判断,一个基于“火种”的人类群体,是否能从零开始,重建文明。
如果说,在“火种”发动后的一段时间,人类能重返盖亚表面;
继而,再走一遍曾走过的路,这对人类而言,会不会是又经历一次艰险漫长的征途,最后,又能否再次接近奇点、眺望彼岸。
事到如今,回想文明的过去,方然真的一点也说不上来,他完全无法确定。
今天的盖亚文明,用“欣欣向荣”来形容,十分贴切,眼见就要全民永生、迈向未来,固然是文明发展的极大成就,但,归根结底,这一切又究竟是怎样来的,是客观规律的作用吗,或许是,但他更清楚的是,
今天,人类文明的一切,完全可以说是自己的意志。
人类在盖亚表面走过的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重来一次,也几乎不可能再复制以往的路线,更不太可能抵达今天的成就。
不管怎样,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方然告诫自己别想太多。
他只是,在过去若干年里,时常拨出时间去思考、记录,编写“火种”重建文明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