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泽庆贺礼(三更合一190w-19...)(2 / 2)

朱襄南下的时候带走了一群优秀的学子,这些学子通过实践,将自己所学与民生结合起来,接受了秦国人务实的风气。这群人,补足了秦国朝堂的人才缺口。</p>

老秦王强撑着病体,按照当初朱襄提议、众位大臣完善的措施,在咸阳宫召开了一次“殿试”,测试咸阳学宫中有名望、或者跟随朱襄时有实绩的学宫学子,当场为他们排名次点官职。</p>

近水楼台先得月,秦国贵族当然在咸阳学宫建立的时候,就早早将自己家中得用子嗣送入学宫学习。</p>

所以老秦王从咸阳学宫弟子中选官,没有威胁他们的利益。他们非常支持老秦王。</p>

于是一次殿试,老秦王哪怕只点了朝堂中的中低层官吏,也已经破坏了楚国外戚多年来在朝堂的经营,切断了秦国朝堂对楚国外戚人才的依赖。</p>

之后,老秦王召回蔡泽,拜荀子和蔡泽为左右丞相。</p>

蔡泽在刚随朱襄回咸阳时,曾经引起了众位贵族的注意。但蔡泽在李牧和廉颇入秦之后留在了长平,在上党高地默默积蓄力量,让秦国朝堂渐渐忽视了他的存在。</p>

现在老秦王突然召回蔡泽,还拜蔡泽为相,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p>

他们连忙去收集蔡泽的信息,猜测蔡泽的执政理念。</p>

除了蔡泽,他们对荀子成为秦国的丞相也很恐惧。</p>

荀子是儒家。秦国一向是以法家思想治国,儒家和法家思想几乎背道而驰,曾经甚至还有“儒不入秦”的潜规则。</p>

一个大儒怎么能成为秦国的丞相?秦王难道是老糊涂了吗?!</p>

荀子也已经快六十了。他这个年龄当这个丞相,其实做不了太多事,不会改变秦国如今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运行情况。但关键不是荀子能做什么,而是荀子当丞相这件事本身的象征了什么。</p>

面对众人的试探,荀子八风不动,继续去完善他正在做的秦国敕封神灵的礼仪。</p>

荀子不焦躁,焦躁的就是试探他的人。</p>

秦国这些变化,别说秦国人不适应,六国也都很焦躁。</p>

他们很希望老秦王真的是老糊涂了,但蔡泽是朱襄的友人,曾经有联合李牧抗击匈奴的功绩,还是逼李牧和廉颇入秦的主要推手,其能力不容小视;荀子声望和才华,更是举世闻名。</p>

这两个人被任命为左右丞相,他们怎么也说不出秦王是老糊涂了的话。</p>

就在他们焦躁的时候,老秦王拜廉颇为大将军。</p>

赵国和燕国脸色大变。</p>

廉颇怎么还没老死?!他怎么还能领兵?!</p>

连廉颇都出来了,传说已经快病死的白起不会又像是长平之战一样,某一天突然亮出帅旗,说“嘿,没想到吧,主将是我”?</p>

人的名树的影,廉颇的凶名在攻打燕国后彻底打响,在燕国的凶名恐怕比白起还甚。他领兵东出函谷关,燕国军队士气立刻低落。</p>

明明廉颇与燕国有仇,但听到廉颇领兵的消息后,燕国人却无法因为仇恨而让士气提升,反而有了怯懦退后之意。</p>

赵国的士气也下降了。</p>

谁都知道,廉颇和李牧是被赵王“卖”给了秦国。</p>

特别是廉颇,攻燕后他在赵国将士心中的地位,就像是白起在秦国将士心中的地位。现在他们敬爱的、曾经带领他们渡过多次危机的大将军居然成了敌方主将,赵国将士连与廉颇对峙的勇气都没有。</p>

他们不是怯懦,只是不想、不愿与廉颇敌对。</p>

那是他们的信平君,是他们赵人的信平君,是赌上了自己的名声让很多赵人免于饿死的信平君廉颇。他们要怎么与廉颇敌对?!</p>

此次联军的主帅当然是信陵君魏无忌。</p>

魏无忌知道廉颇在秦国挂帅之后,也忍不住醉了一场。</p>

他很后悔,自己为什么当初不早点来赵国救下赵王,这样赵王应该就不会同意让廉颇和李牧入秦了。</p>

但他心里再遗憾,也只能打起精神,告诉赵人现在信平君已经是他们的敌人,是他们要战胜的人。</p>

他还要诬蔑这一位老将军,说廉颇已经很老了,应该很难再领兵打仗了。秦王派廉颇来,就是打击赵军的士气而已。</p>

廉颇已经老了,他不能打了,不要怕他!</p>

魏无忌用如此的方式激发了燕国人的士气,但赵国人的士气仍旧很低落。</p>

因为赵国人不是惧怕廉颇,而是敬佩廉颇。无论廉颇是否年老,是否还能上战场,都不会改变他们对廉颇的敬仰。</p>

魏无忌只能苦笑。</p>

他只能庆幸,秦王至少还没有丧心病狂让朱襄领兵。否则若是听到朱襄来战场的消息,这群赵国人估计都无心作战了。</p>

先不论廉颇是否还能打,老秦王亮出廉颇这张牌,就让五国联军中最骁勇善战的赵国士气折损至少一半。</p>

秦国还未和五国联军正面作战,就已经先赢下一局。</p>

蔡泽对老秦王道:“君上,请让我再赢下一局,作为庆贺新王继位的礼物。”</p>

老秦王颔首。</p>

蔡泽在三晋之地当郡守,可不是只做了帮朱襄管理长平这点小事。</p>

他是纵横家,接管了范雎情报头子的职责,负责了范雎当初的事。</p>

在上党时,蔡泽已经向六国派出无数钉子,埋下无数离间计的种子。特别是秦国的心腹大患信陵君,他已经准备多时。</p>

此时,蔡泽留下的后手终于在最适当的时机发动。</p>

魏王原本就嫉妒魏无忌的才华和声望,蔡泽接管范雎的工作后,花费了大笔钱财在六国为魏无忌扬名。</p>

他甚至拿朱襄当魏无忌的垫脚石,点评朱襄虽好,远远不如魏无忌。</p>

朱襄出身卑贱,不过是搭上了秦国外戚的路才飞黄腾达。而魏无忌是魏王的弟弟,是七国仅次于国君最尊贵的人;</p>

朱襄只会种地。魏无忌什么都会,特别是国政和打仗,这才是真正的人才;</p>

朱襄号称名满天下,但是他居然没有门人跟随,说明他的名声都是虚的,真正的贤才不屑于投奔朱襄。魏无忌门客众多,个个都是大才,这才是真正的名满天下应该有的模样……</p>

蔡泽把魏无忌捧得高高的,说秦国多次攻打三晋之地,为何独独与魏国摩擦不大?这当然是因为秦王惧怕魏无忌。</p>

魏王虽然平庸,魏国国内也几乎没有什么能抵抗秦国的贤臣名将。但谁让魏国有魏无忌?魏无忌一人就抵消魏国平庸的国君和大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秦王不敢轻易与魏国动兵。</p>

魏国若不是有信陵君魏无忌,早就已经亡国了。</p>

“可惜魏王不是魏无忌,否则魏国估计已经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p>

蔡泽如此传扬。</p>

魏王自己听了这些传言,多次对外说,还好寡人有无忌这个弟弟,否则秦国人就要来了。</p>

魏无忌听兄长这么说,心中十分宽慰。</p>

魏王表现得十分信任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也以为魏王真的已经不忌惮他。他其实一直察觉到魏王在忌惮他。但在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之后,他的兄长似乎终于摒弃了那一点点的嫉妒,对他越来越信任看重了。</p>

此次他能成为五国联军的主帅,就是他兄长的支持。</p>

所以蔡泽那些溢美之辞,信陵君并没有放在心上。</p>

他是自傲的,溢美之辞虽然有些夸大,但大部分还是实话实说。</p>

蔡泽确实是实话实说。</p>

没有什么比实话实说上增加一点点夸张的说法更好的捧杀。正因为是实话实说,所以嫉妒信陵君的那些人才会更加难受。</p>

现在到了蔡泽该收获的时候了。</p>

秦国派出使臣去与五国联军说和,表示愿意帮助魏无忌成为魏王,只希望魏无忌不要插手秦国与周王室的战争。</p>

在秦国派出使臣的同时,蔡泽就将这个消息传到了魏王耳中。</p>

秦王为了让五国联军退兵,许诺让信陵君魏无忌成为魏王,并且签订合约,与魏国永世交好,不会进攻魏国。哪怕秦国将来统一了天下,也会让魏国成为秦国的附属国,不废除魏王之位。</p>

魏国上下大惊失色。</p>

蔡泽又发动在魏国的钉子,拿出重金传播谣言,说魏国士人都认为这件事对魏国很好,他们很支持。</p>

秦国势大不可避免,这次五国合纵攻打秦国也不一定能赢。如果接受秦国的条件,那么魏国就等于永远高枕无忧,就算改朝换代,魏国还是魏国,魏国的贵族还是魏国的贵族。</p>

当周王室的魏国,和当秦王室的魏国其实没什么区别不是吗?</p>

而且魏无忌确实比如今的魏王强大许多,即便是秦国人毁约,让信陵君当魏王的好处也很大。</p>

谁不希望信陵君当魏王?魏国人就很想。</p>

魏王也知道信陵君在魏国的声望,知道很多人都想让信陵君当魏王。</p>

甚至他自己内心都认为,如果信陵君当了魏王,恐怕比他当魏王对魏国更好。</p>

但正是因为如此,魏王绝不可能让信陵君当魏王。否则他成了什么?</p>

这颗离间计的种子终于萌发,蔡泽准备了几年的谣言在这一刻露出了毒牙,朝着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咬下。</p>

魏王命令退兵,让信陵君回国解释这件事。</p>

当然,魏王只是说现在到处传言,信陵君想要借由率领五国联军攻打秦国的机会逼宫篡位。他信任信陵君,希望信陵君能回魏国把这件事好好说清楚。</p>

他不怀疑信陵君,但信陵君如果不回去,那就是信陵君心里有鬼。</p>

魏无忌当然问心无愧,他原本打算立刻回魏国解释,并且继续劝说魏王出兵。</p>

现在五国合纵联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怎么能中途而废?</p>

听闻秦王病危,新王准备继位。如果不趁着秦国新旧秦王相交的机会出兵,那么五国恐怕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p>

但信陵君的门客不愿意。</p>

他们一身荣辱都系于信陵君一人,一旦信陵君身死,他们肯定也只能跟着一同死或者四处逃窜。</p>

就算不说他们自己的未来。他们不相信魏王。信陵君一旦回到魏国,恐怕就会人头落地。他们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敬仰的人身赴死地?</p>

信陵君有许多门客,品德高尚品德低劣的都有,但他们都为信陵君着想。</p>

蔡泽利用了信陵君门客太多人心不齐,专门收买了其中胆小的、或者对魏国没什么好感的人,让他们在信陵君门客中传播“信陵君回到魏国一定会被魏王杀掉”的慌乱情绪。</p>

“不要让信陵君回魏国。一旦信陵君回到魏国,他就再也无法离开魏国了!”</p>

这件事也是事实,所以才能这么快地让信陵君的门客达成共识。</p>

最终信陵君最信任的门客劝说信陵君:“你如果回魏国,正嫉妒你的魏王一定会杀了你,魏国就会危亡;但若你躲在其他国家,等魏王冷静下来就会请你回去,你和魏王重归于好,魏国才会无恙。”</p>

信陵君很聪明,他被说服了。</p>

他也猜到,自己回魏国,最好的是被囚禁,最差就是被杀掉。</p>

他为了魏国不惧怕被杀,但这时候魏王如果兄弟相残,以他的声望,说不定会像赵王杀朱襄一样,引发魏国的动荡。</p>

为了魏国,他不能让魏王杀掉,他只能逃走。</p>

而当魏王意识到了错误,确实也会与他和好,迎他回魏国。虽然那时候,他们已经错过了攻打秦国的最佳时机。</p>

信陵君苦笑不已:“最终秦国势大不可避免吗?”</p>

信陵君看着自己的帅印,看着自己的帅旗,看着印着“魏”的旗帜,泪流满面。</p>

他从未想过与兄长争夺王位。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为兄长做得还不够多吗?为什么兄长还是不信他?</p>

“如果秦国势大,魏国一定会被灭。魏国都被灭了,争夺王位还有意义吗?”魏无忌捂着脸,泪水从指缝中溢出。</p>

他知道,自己一旦从这里离开,恐怕他的雄心壮志也再也无用。</p>

就算魏王醒悟,他也没有再帮助魏国的机会。因为秦国不会再给六国这个机会。</p>

“信陵君,不用这么悲观。秦太子也已经年老,秦国国君可能尽快就会再次更替,我们还有机会。”有门客不能理解信陵君的悲观。</p>

信陵君苦笑:“如今的秦王和即将继任的秦王不一样,如今的秦太子和下一代秦太子也不一样。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p>

待秦太子登基之后,他绝对不会像如今的老秦王一样大权独握,而是会在自己刚一继位,就将权力分给如今的公子子楚、以后的太子子楚。</p>

当他去世,太子子楚继位的时候,秦国不会有任何动荡。</p>

甚至如果朱襄公的外甥公子政没有夭折,能够顺利长大。将来子楚将秦王之位传给公子政,秦国也不会出现任何可乘之机。</p>

信陵君看得很清楚。老秦王快要病死前为何秦国有那么大的改变?因为老秦王自己也知道,他的死去,就是昭示着秦国旧统治集团的落幕。</p>

当太子柱继位,秦国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统治集团。</p>

新旧交替,秦国一定会有很多错漏,朝政一定会变得混乱,士气甚至也可能低落。</p>

而且廉颇毕竟是赵将。即便李牧已经展现出他能带领好秦人,但廉颇不一定。</p>

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机会……这甚至可能是六国削弱秦国、让秦国回到函谷关的唯一的机会!</p>

“为什么,为什么……”信陵君的哽咽变成嚎啕大哭,他不能理解这件事,不能理解啊。</p>

就算魏王猜忌他,为何不能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再猜忌?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最重要的时机猜忌?难道魏王看不出这一定是秦国的离间计吗?这时候五国联军分崩离析,只有秦国人能得利!</p>

魏无忌感到深深的绝望。</p>

他模糊的视线中突然出现了朱襄的身影,那个他没机会见太多面、说太多话,但已经被他视作友人的身影。</p>

当初朱襄离开赵国的时候,是不是就和他现在挂印离开时一样绝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