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评价(2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980 字 4天前

这一次不仅有孙元化,还有徐尔觉和徐尔斗兄弟,再加陈子龙等人,都是徐光启门人弟子中的最优秀的一群,还有两个不到二十岁的嫡孙也跟了来,由此见可,孔敏行在与徐光启的通信里定然说了不少李庄这边的好话。

徐光启一生学识如天人,被时人认可的最大的成就还是在历法上,当然也是和农学和数学不被朝廷重视的原故,因为数学才能过人,崇祯年间徐光启被加礼部尚参与机务,但崇祯最这个老臣最大的倚重就是叫徐光启重编了一份崇祯历法,并且因为这历法的成功而对徐光启大加褒奖。

不过在徐光启心中,一生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农业方面的诸多著作。

李庄这里若是别的事还罢了,一听说是农事上可以随意展布才学,不知道有多少徐氏门人会接连而来?

在张瀚来说,农事也很要紧,不过徐氏门人在制造军器和数学几何上的成就,也是十分值得他看重。

唯一可惜的就是现在想拉拢眼前这些人,真的是太过困难了一些。

陈子龙等人不胜酒力,提前退席,孔敏行这时才向张瀚道:“文澜一路寻过来,当然不是为了见孙初阳和陈卧子他们,到底有何事,只要我能帮上忙的,自当效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事就是非你不可……”张瀚没有先回答,李慎明先接了一句,然后将前事说了,最终道:“你和老杜相熟,身份地位也够,文澜这里除了我,也就孝征能去,不过他实在是走不开的……”

“那我就去好了。”孔敏行道:“在这里我虽是帮着文澜管些农事,但其实和我们在天津时相差不多,文澜替我们提供便利,我们也能丰富老师的农书,彼此两便,文澜还得负责我一家的供给,说来说去我还欠文澜的……”

孔敏行的话十分客气,张瀚听着却只能叹气……说的越客气,算的越清楚,就越是说明孔敏行真的没有可能留下来……

果然不出张瀚所料,孔敏行直接拒绝了张瀚的提议,轻轻摇头道:“文澜这里确实是做事的好地方,我岂能不愿在此?不怕几位笑我,这里的待遇也是叫我私下里很是羡慕……然而恩师有信来,劝我不必再入幕,今年春闱就要举行,帮文澜走一趟延绥之后,我就要去京师报名应会试……”

“这是最大的大事。”李慎明肃然道:“只能恭祝至之兄一举成名,得中三鼎甲。”

进士分三榜,第一榜就是赐进士及第,只有三人,被民间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号称三鼎甲,二甲人数不等,一般五六十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一般二百来人,赐同进士出身。

一甲必点翰林,二甲可能入翰林,也可能是诸部历练,也可能是入都察院等诸衙,一般都是留任京官,少有放外,就算外放也是紧要州县的正印官,十分清贵。

三甲一般是中等边远州县,或是任佐杂官,能考中进士又有绝大前途的,绝不能在二榜之下,三榜的进士,想成为部堂高官,名流青史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但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

科举确实是第一等大事,就算各人准备一肚皮的措词来劝孔敏行,这时也只能打住不说,相反,还得祝他能够高中。

孔敏行苦笑道:“这几年只顾着游历和在农事上用了心,打磨文章的时间少了许多,不过有还有一些时间,加上会住在老师府里,朝夕请教,三鼎甲是不敢想了,只望能在二榜末尾就是侥幸了。”

孙敬亭道:“榜下之日,我等必定替你焚香祝祷。”

孙敬亭性格有些狷狂直率,和孔敏行这样的温润君子有些性格不投,只是相处日久了才有些交情,此时孔敏行听了有些感动,揖手不已。

张瀚辞了出来,与李慎明等人并不骑马,只牵马在田埂上慢行。

四周护卫们散开了保护,并没有离的太近,这里是李庄腹地,四周都有驻军,百姓也是身家清白,对张瀚足够尊敬,也没有必要弄出如临大敌的模样来。

张瀚看一个侍从司的人,问道:“那边种的都是番薯?”

那人答说道:“正是,孔先生说早春种,麦收前后就能收,不必要种正经的大块地,只是种屋前山角就可以,番薯可以弥补粮食不足,叶子可以喂养牧畜,刚开的田地,也是按他的法子来种,说是可以肥田……”

(本章完)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