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李家庄子吃完饭而不出问题的,可比拿个万民表厉害。
而李家庄子就成为了清官、能官的圣地,算是终南捷径。
“吃饭吃饭,不要总问来问去,小易整天跟专门回答问题的人似的。”
李旦见自己的孙女永穆公主不高兴了,赶紧强调进餐规则,别问了。
他回想了一下,似乎每一次跟李易吃饭,保证有各种问题。
如今四个宰相,也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全给回答出来,结果李易就行。
即便没有问题,李易还是会出主意,主动的那种。
“对对对,不问。今年是最近一些年过的最好的一个年了,远处不清楚,京兆府的百姓我等已知晓。”
李隆基用勺子给汤盅里舀汤,心情愉快。
京兆府的人口增加,每一个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被安排了工作。
伤病的就照看着,都人大唐的百姓。
主要因素在于钱,朝廷钱多了,一切都好办。
他还不知道历史上的他为了钱,重用李林甫,然后钱捞到多少先不说,能臣都受到了迫害。
李林甫坑得最惨的人是杜甫,人家杜甫考科举,被李林甫把那一届考生的成绩都给取消了,一个不录。
……
鸿胪寺中,各部族的人一样吃着火锅,他们不需要过大唐的年。
然,过不过年,终归要吃东西。
烟花升空,一声声的轰鸣传进耳中,他们俱露出羡慕、嫉妒的神色。
“大唐越来越富裕了,我等那里,定然有人承受着寒冷,还有牛羊,万一下大雪,冻死一些,唉!”
一个吐蕃人透过纸窗户看外面每次烟花爆炸时的光亮,想家了。
长安下大雪,会立即被清理干净,整个城中还有一个个冰灯。
吐蕃所处,下了大雪,如果干草准备得不够充足,是要死羊的。
即便学去了青贮的制备方法,也不能以青贮为主料。
长安城的繁华,不是自己的‘都城’所能比的。
以前就比不了,现在更不用想。
这等繁华,是受地域影响,大唐,何时才能变成吐蕃的?
“听闻不少部族的人归顺了大唐,跑到大唐在黄河边建的城池中生活,他们……”
另一个吐蕃人想指责别人,偏偏说不出口。
吐蕃的规矩,依附强者,弱者无资格说别人。
曾经获得地位的年轻人,慢慢老去时,必须给后来的年轻人让位置。
“有时想想,若大唐对我们的人一视同仁,归顺大唐也无不可。”又一个吐蕃人说出了心理话。
说完他突然警觉,说错了,不应该如此想。
结果周围的人好像未听到一般,低头吃喝。
包括总想用自己的生命跟李易同归于尽的伯讹与伊辛巴,他俩算是彻底放弃一命换一命的想法。
人家李易根本不给机会,眼看着李家庄子不停地往外放好东西,李易一计接一计出,却找不到任何办法。
“要是最初能够直接识破,把事情抖落出来,或许会改变。”伯讹自责。
他认为在李成器和李隆基隐瞒身份最开始时,把两个人的身份说出来,逼着李易行君臣之礼。
那么李易必然受到其他宰相和官员的掣肘,无法超脱于外。
“什么时候都没用,李易保证有办法处理。”伊辛巴泼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