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越来越深,雨也越下越大,由于下雨的关系,这山林中的气温骤然降低,滴落在脸上的雨水,竟有种冰冷刺骨的感觉。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魏斯继续带着后卫部队追赶游击先遣队主力,但他的战士们不仅要携带武器弹药,还押着一百来号诺曼战俘、拖着几十号伤员,行军速度肯定比不上那股搭乘运输舰抵达此地的敌军部队。行进了一段距离后,魏斯果断调整策略,将后卫部队分拆开来,部分战士继续押送诺曼战俘、保护己方伤员,其余战力在他的直接带领下快速绕到敌军前方,准备趁这雨夜打他们一场伏击!
魏斯点出的兵马不足300,而对方有1200多人,人数相差四倍。以魏斯以往经历过的伏击战来看,这种人数上的差距并不妨碍伏击一方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巧妙的布阵和精准的突袭。尽管这股敌人的到来让他感到莫名的心悸,但他从做出决定到率部急行,此间没有任何的犹豫与彷徨。即便真是他那位胞兄来了,两人在战场上各为其主,只有你死我活,没有亲情可言。
没有捕捉到对手确切的踪迹,那股诺曼军队摆开战斗侦察队形,直线推进速度并不快。一边盯着敌人的行踪,一边带着麾下的战士在林间狂奔,没过多久,魏斯便觅到了一处适合打伏击的地方,他轻车熟路地布下了月牙形的伏击阵地,两百多名战士分为四组,三组分居左、中、右,还有一组担当预备队。眼下还没到冰封时节,这一下雨,林间的土地很快就变得松软泥泞,迫击炮弹的威力由此受到了削弱,考虑到敌方的巡防舰始终没有撤走,魏斯必须留足迫击炮弹药应付这家伙,所以,这场伏击战以枪弹火力为主,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各机枪组占据了最好的阵位,步枪手们也被告知不必吝惜子弹,那些投弹能力较强的战士,则被安排在稍稍靠前的位置,以便于在恰当的时候向敌人猛砸菠米弹。
伏击部队已经就位,敌人也慢慢靠了过来。距离拉近之后,魏斯霍然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狡猾的敌人除了在行进路线周围派出零散侦察人员,还以两个百人分队走在队伍前面。打伏击战,对付敌人的零散侦察人员不难,想要不声不响地干掉敌人的百人分队或是在他们眼前遁形,没有魔法是不可能完成的。若是依照既有的部署打响战斗,能够兵不血刃地干掉敌人的先头部队,并且给予敌人主力部队迎头痛击,但是跟预想的伏击效果相差甚远——在敌人兵力占据显著优势的情况下,若是一击不能打退敌人,则很有可能被敌人咬住,给后面的行动带来无尽的麻烦。
面对敌人的防伏击策略,魏斯不是没有破解的办法,他可以迅速调整伏击阵型,让中路部队转移到右路,预备队转移到左路,形成倒“八”字伏击阵,放过敌人的先头部队,重点打击敌人的主力。相较于之前的月牙阵,这种部署的作战难度增加了不少,要是碰到反应够快的敌人,甚至有可能在敌人的腹背夹击下招致失败,或是赢得一场惨胜。
权衡利弊,魏斯很快做出决定:趁敌人还未靠近,全员后撤,重新寻找机会。
游击先遣队的战士们,接受魏斯指挥的时间不长,但听过他的显赫事迹,跟着他纵穿洛林、长途跋涉,跳出了诺曼军队的包围圈,又在这浓雾弥漫的山林中成功痛击了诺曼人,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前,对他的指挥还是非常信服的。所有人迅速撤出阵地,一开始来不及集结清点,翻过一个山头才重新整队,结果发现有三名战士不见了!
天黑路滑,这三名失踪的战士有可能是转移途中走散了,也有可能是在伏击阵地藏得太好,没有接到同伴的传令,也没有及时发现部队已经撤离,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情况都可能变得非常麻烦。刚开始,魏斯觉得应该以大局为重,继续率领部队向前赶路,但有军官立即提出异议,表示他们不能将自己的士兵留给敌人,要么队伍继续前进,他们在这里等待片刻,要么就地展开部署,在这里跟敌人狠狠干上一仗。
跟敌人死磕,听起来纯属意气用事,这儿是下坡地形,如果在这里打响战斗,直接让敌人占据高处,是把“地利”因素拱手交给了对手。可是,魏斯灵机一动,既然这股敌人有很高的战术素养,肯定也能判断出来哪里适合对手伏击,从这里通过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放松警惕。再者,常规的伏击战是迎面而击,但这并非绝对不变的,如果放敌人通过这片下坡地再从他们侧后开打,地利之便依然握在手里,还能够提升“出敌不意”的效果。
顺应军心和形势之要求,魏斯决定冒险一试,他将几名主要的军官和士官召集起来,用了两分钟时间向他们面授机宜。刚交代完,山头那边便响了枪声,刚开始很零星,仅仅片刻,枪声夹杂着爆炸声,战斗的节奏一下子就起来了。魏斯果断命令军官和士官们带着大家执行新计划,这时候,有人心存迟疑,魏斯可没功夫跟他们谈心,喝了一声“执行命令”,亲自投身到排兵布阵的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