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七章 愿革除功名(1 / 2)

权倾南北 然籇 1345 字 8天前

科举制就像是李荩忱的孩子一样,李荩忱通过建设书院、改革人才选拔制度等等,最终一手缔造了科举制,让这个后世千百年都难以否认其公平公正并寻找到更好的办法进行代替的制度,早于历史上一代人出现。

科举制的出现不啻于直接把以九品中正制为依托横行霸道的世家直接按在了尘埃中。

但是科举制刚刚建立,注定了会有很多缺陷和问题,这是没有办法直接解决的,只能通过一代一代人不断的进行完善才可以,而且这期间肯定会受到很多抨击和指摘,历史上即使是到了千年之后,考试不也是往往被指摘为不公平、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或者不重视孩子在某些科目上的特长导致其余较差的科目拉低了平均分、掩盖孩子的才能么?

一旦这些世家子弟逐渐走到大汉的高层,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将会有能力影响到科举制的前进,这种影响,李荩忱并不倾向于认为是正面的,对于世家来说,科举制就是把自己连根拔起的利器,说什么都得想办法铲除才对,当初江南世家甚至都不惜直接造反也要反抗科举制的推行,这些冀州世家难道就会俯首认命嘛?

他们可不和徐陵、吴明彻等人一样值得李荩忱的信任。

甚至历史上隋朝末年的动荡,和这些意图从关中世家的重压下翻身的山东世家也有脱不开的关系,一直到后来唐初的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夺皇位,背后都犹然还有野心勃勃、想要通过扶持李建成上位而东山再起的这些山东世家在,山东世家之中自然又以冀州世家、豫州世家为主,比如一代名臣魏征,就是出身山东世家。

的确,李荩忱不能否认的是,假如获得了冀州世家的支持,大汉稳定河北局势将会更加轻松,崔世济说的没错,北方三百年乱世,北方的汉人早就已经被杀了一茬又一茬,甚至现在的北方汉人,说是汉人,祖上也几乎都有胡人的血脉,长期以来北朝对于南朝的宣传自然也是尽可能的贬低,所以北方百姓对于朝廷会有多少信任,可想而知。

有了冀州世家作为表率,这些北方百姓当然会很乖巧的听从于大汉的调遣,避免如之前平定江南的时候出现的情况。

但是这样做所付出的代价,李荩忱显然认为并不合适。

时间可以冲淡北朝百姓对于南朝的怀疑,甚至李荩忱相信,在大汉的制度优势下,百姓从排斥到支持,也并不会太久。

崔世济微微抬起头,他看到李荩忱正闭目沉思,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开口还是不开口。

“此事需要朕和六部再做商议。”李荩忱摆了摆手,“你先退下吧。”

崔世济急忙拱手称是,一直弓着身离开。

等崔世济离开之后,李荩忱方才看向鲍兴:“人才接引选拔,应通过吏部,秘书监监丞,乃是天子近臣,若能通过旧情即将其打动而能够面见陛下,那陛下岂不是人人可见,岂不是谁与秘书监亲近即谁能见?你可知错?”

鲍兴直接撩起袍子,跪倒在地,叩首说道:“臣知罪!虽臣以崔世济能为陛下所用而引之,然崔世济终究不过草民白身,臣之所作,已不合规矩,愿革除功名,以谢陛下恩重!”

李荩忱叹息一声:“此事,有一无二,念在你亦是为报当年清河崔氏之恩情,朕不能苛责,但是秘书监监丞之职,你亦不适于担任,朕会安排吏部择选人才与你交接,且下去吧。”

鲍兴惊喜莫名,虽然没有了秘书监的官职,但是按照陛下所说,应该还不至于直接把自己革职查办,只是给自己换一个职务罢了,这比他刚才想象之中要掉脑袋的结果当然好的多。

不过鲍兴也知道,陛下只是念及旧情而为之,再加上自己的认错态度比较好,所以不忍横加重罚。若是下次自己再有这样的差错,陛下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问罪。

“臣,谢恩!”鲍兴的声音都有些哽咽。

李荩忱靠在椅背上,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