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的那些骇人心脾的手段,都是用在了敌人的手中。
而李荩忱径直说道:“另外年初就要开战,为何而战,因何而战,太尉府和白袍也要尽快拿出来一个章程。”
“还定中原,乃是天理道义,是偏安江东的华夏衣冠三百年之夙愿。”杨素急忙说道。要说开战的理由,这个理由从道义上就已经非常的完美。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当然知道自己北伐的话不会缺少大义,这样的大义口号三百年来历朝历代屡试不爽,但是现在大汉面临的局面和历史上南朝任何一个朝代面临的局面又有所不同。
鲜卑,应该算是北方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典型。李荩忱犹然记得后世曾经有的一个笑话:
汉人问鲜卑人,你是谁啊?鲜卑人对汉人说,我要征服你。汉人不置可否,你可以试一试。百年之后,汉人问鲜卑人,你是谁啊?鲜卑人对汉人说,我是汉人。
相比于早年进入中原的五胡,鲜卑绝对是融入华夏文化体系之中最好的一个族群,这也就使得中原和北方沦落胡尘时日颇久的北方世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投靠鲜卑的人如过江之鲫,否则北魏也不可能这么快收拢人心,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北方的王朝。
正是因为北地汉人已经对汉化的鲜卑人有了一定的认同感,所以他们是承认鲜卑人是继承了华夏正统的。
因此所谓的北伐大义,对于这些北地汉人来说,不一定就管用。尤其是诸如河北这些地方,沦落胡尘数百年,这一代人已经完全是出生在北魏和北齐治理之下的了,对于北方王朝的认同让他们对于北伐大义自然是不屑一顾,否则当初也不会叱责南方人是“岛夷”。
我们才是华夏正统,你们这些偏安江东的家伙不过就像是岛上的蛮夷一样。
好在这些年北周朝堂进行鲜卑化,形成一股逆流,方才让北方的士族和汉人有所警醒。
把持国政的鲜卑人意识到了汉人不见得就会靠谱,而汉人也意识到了这帮鲜卑人不见得就真的已经从血统和法理上认为自己已经是华夏的一份子了,且听听那些完全念不顺的名字,那是一个华夏汉人应该有的名字么?
这一股鲜卑化的逆流在历史上因为杨坚的崛起戛然而止,成为了一场不折不扣的闹剧,鲜卑族最后还是彻底融入了汉族,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
可是在这个时代,宇文宪跑到了邺城,鲜卑化虽然已经被打断,但是之前进行的改名、种族划分等等,并没有完全被取缔掉,毕竟宇文宪现在还是打着清君侧、悼先皇的旗号,鲜卑化那是先皇宇文邕时期颁发下来的政策,宇文宪当然不好直接否认掉,那岂不是等于明摆着说自己的兄长不对么?
正是因为鲜卑化政策的存在,至少现在在和北方的舆论之战以及道义制高点的抢夺上,大汉还是有那么一些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