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八十五 遍读史书的太上皇(1 / 2)

万历1592 御炎 2860 字 9天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遣,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

小振邦摇头晃脑的站在萧如薰面前背诵着三字经,萧如薰刚刚中止和大臣们商议政务,约定下午再商量,现在正端着一碗茶坐在小振邦的面前,一边喝茶一边盯着他背书。

彩云临近产期,萧如薰下令宫中内侍宫女全力准备她的生产,自然她也就没有精力管束教育振邦和盈盈了。

振邦和盈盈都才六岁,正是好奇顽劣的年纪,萧如薰可不相信六岁的孩子有自控能力,能在家长不在的前提下自己认真学习。

所以萧如薰便打算把振邦和盈盈交给父亲去帮忙带一阵子,正好父亲一个人在宫里也寂寞,结果萧文奎同意帮着照顾盈盈,却不愿意带着振邦。

“当年你们兄弟四个从小是为父与你母亲一起抚养的,后来你母亲去世,为父更是不敢放松,等你们长大做官,为父才去京城就职,为的就是看住你们,不让你们学坏,不让你们变得顽劣不堪。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盈盈是闺女,无伤大雅,但振邦是大秦太子,未来的皇帝,若学不到好,不仅伤及国家百姓,以后人们都会说是你教子无方,你愿意被后人这样说吗?

为父知道你国务繁忙,但是再繁忙,太子也不是你可以忽略的,这些日子为父在宫里遍读历朝历代史书,发现自古以来的皇帝很少有可以处理好父子之间关系的,而由此引发的悲剧也很多。

远到汉武帝和废太子刘据,近到唐太宗和废太子李承乾,如此这般英明之主却处理不好父子之间的关系,大伤英名,遗恨千古,为父实在不希望本朝也出现这样的事情,你明白为父的意思吗?”

萧文奎拉着萧如薰的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讲道理举例子。

“父亲,儿子的国务实在是繁忙,若是把振邦带在身边,的确有诸多不便,振邦还太小了。”

萧如薰想了想,觉得这样还是不妥。

“不,四儿,你把振邦带在身边抚养是有必要的。”

萧文奎正色道:“为父遍读史书,发现太子做的时间太长,对太子本人而言并不是好事,眼下太子小,若长大了,全天下的眼光都集中在太子身上,太子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你若不立太子也就罢了,既然立了太子确定了正统,作为皇帝,你就要维护他,你把振邦带在身边抚养,就等于昭示天下,你对振邦的期望和感情,旁人就自然而然的清楚了你的态度。

彩云快要生了,若是个男孩,你这样做便可以打消旁人的一些小心思,稳固振邦的地位,你须知夺嫡之争有些时候并不是皇子之间的争斗,而是皇子背后的某些试图当从龙之臣的人推动的。”

萧如薰是没想到父亲这段时间没有大手大脚花钱享福,反而深居简出在宫里读史书,研究自古以来皇朝兴衰之道,还能如此告诫他,心下实在是感动。

细细一想,萧如薰觉得萧文奎说的很有道理,那么早就确定了太子人选,等于是把振邦放在天下人眼皮子底下,现在振邦年纪小,等到了年纪需要出阁读书,振邦势必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量的放大,而自己若不能给他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庇护,若彩云生个男孩出来,振邦的地位就会受到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家庭。

夺嫡之争向来不仅仅是皇子之间的斗争,也有皇子背后的势力的推动,现在自己一门心思威压天下增强中央威势的时候,这种对太子的向往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萧如薰不可能活一万年,终究是要死的,皇位必须要传到一个他能完全信任的人手上,绝不允许出现被某些臣子给忽悠瘸了的事情发生。

这种事情可屡见不鲜,汉朝就出现过,还把中央压制地方的陵邑制度给废除了,造成了西汉豪强和东汉世家的尾大不掉,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国家越大,人口越多,中央集权就越必须得到维护和增强,这一点在明朝和民国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无论是一统状态下的小政府还是分裂状态下的小政府,带来的都将是分崩离析,他绝不允许任何试图削弱中央集权的情况出现。

他用土改将地方士绅豪强的势力连根拔起,把中央的意志根植在地方,地方还出现了和中央关系更近的军属户,还有下乡的政府,对地方是全方位牢牢地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