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月蚀荧惑(2 / 2)

“公子还懂天文?”

“哎,这没什么,在我来的那个地方,三岁小孩都懂这些。”

虽然秦翼明觉得这什么月蚀荧惑寓意灾难的说法很扯淡,可是大明估计也就秦翼明会这么想,别人不这么想啊。

早朝的时候,大臣们就为了这个月蚀荧惑而争论不休,面红耳赤。

一位身穿麒麟大红袍,站立笔挺,一脸大公无私,浩然正气之人,胸前仙鹤栩栩如生,缓缓出列。

此人杨嗣昌,字文弱,兵部右侍郎兼三边总督杨鹤之子,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杨嗣昌提出&ot;四正六隅、十面张网&ot;之策镇压农民军,同时主张对清朝议和,攘外必先安内,正是他提出。

皇太极的使者已经秘密到达了京师,当初这件事情只有崇祯,高起潜,杨嗣昌等少数几个人知晓,正是因为杨嗣昌极力劝崇祯议和,才有了这次试探性的接触。

其实最想议和之人是皇太极,皇太极曾经多次请求议和。

第一次是在皇太极刚刚当上可汗的时候,那个时候崇祯也就上台两个来月,皇太极就找了个喇嘛来大明递信,请求崇祯承认他是金国的可汗,可是少年得志,锐意中兴大明的崇祯,那里肯答应,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

第二次皇太极的议和,是在崇祯元年,当时辽远总兵祖大寿手下士兵被俘,皇太极为了议和,将大明士兵放了回来,而且还代来了书信:吾欲通两国之好,共图太平。意思就是要大家平等相待,你大明朝不能鄙视我金国。

祖大寿回信曰:吊丧者为谁?讲和者为谁?

祖大寿意思就是你大金国没有资格讲和,牛逼哄哄的祖大寿让皇太极知难而退,也就没有派遣使臣来大明为天启皇帝吊丧。

第三次是皇太极跟袁崇焕,皇太极见袁崇焕领尚方宝剑,同时又是兵部尚书、蓟辽督师,权力极大,便与袁崇焕议和,袁崇焕答应了,皇太极提出条件是以大凌河、三岔河为界,让大明承人他金国占领的事实,可是袁崇焕的条件是让皇太极滚回建州,双方的差距太大,所以也就没有谈成,不过此事成了袁崇焕被杀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

可是月蚀荧惑跟议和有什么关系呢?

所有人都认为月蚀荧惑是凶兆头,可是杨嗣昌却偏偏说他是好事儿,而且借月蚀荧惑在朝堂上明确提出与皇太极议和的主张,这下就炸了锅了,东林党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皇上,汉光武帝二十三年,当年大汉的心腹之敌匈奴人就主动提出了议和,大家不置可否,当时也出现了月蚀荧惑之异象,当时朝臣皆认为此乃大凶之兆,都反对议和,可是大臣耿国却力排众议,力荐汉光武帝议和,最后议和成功,保了边界二十年之和平啊!”杨嗣昌振振有词,有根有据,崇祯虽然已经被他说动了,但是却还是在犹豫不决,让人捉摸不透。

“不可啊皇上,我堂堂大明,岂能与建州虏贼议和啊?”陈新甲出列陈述。

“皇上,这主和之人居心叵测,误国误民,当杀之!”李建泰也不能忍了。

“皇上,议和就是卖国,城下之盟,趁人之危是必然,现我大明关外颓势,辽贼侵占我土地,杀我子民,现在议和不是卖国是什么?议和者,当杀之!”首辅张至发说道。

“臣附议!”薛国观出列。

“臣也附议!”孔运贞出列。

“臣也附议!”贺逢圣出列。

崇祯此时非常犹豫,几名内个成员都反对,想起了当年的袁崇焕,不仅仅是他想起了袁崇焕,杨嗣昌此刻也想起了袁崇焕,袁崇焕因为议和,可是被凌迟处死的啊,他会不会也是同一个下场,他偷偷的朝龙椅上瞄了一眼,只能看见崇祯那一双龙靴,一动不动。

崇祯皇帝一言不发,整个朝堂死一般的沉寂,外廷之中,除了杨嗣昌以外,既然没有一个人出来支持议和,这样崇祯很气愤,同时他也很无奈,张至发,薛国观等人都是内阁成员,都反对议和,而杨嗣昌连内阁成员都不是。

“此事再议,现在张献忠、罗汝才之巨寇,又东山再次,众位爱卿可有对策?”崇祯问道。

首辅张至发出列,道:“皇上,应该立即调兵围剿,由兵部调集左良玉,陈洪范等总兵,围剿张献忠等贼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调集大军需要多少银钱?”崇祯问道。

户部陈新甲出列拜道:“此次调兵需要银钱约二百八十万两,可是”

“可是什么?”崇祯问道。

“可是户部没有银子啊,最多也就筹得出来一百多万两,这缺口太大了,皇上!”陈新甲为难地说道。

又是没钱,崇祯觉得自己想做什么都缺钱!

“众爱卿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都可以讲出来。”

下面没有人开口,沉默是金,无人可以替皇帝分忧,崇祯无奈道:“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难道就么有人可以替朕分忧?”

“皇上,可先将户部的一百万粮银子发放下去,先让左良玉等人开拔,起码也可以震慑住张献忠等人。”杨嗣昌提议道。

“恩,爱卿说的有道理,这左良玉虽然滋扰地方,但是还算可以打仗。”崇祯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先给点钱,让手下的大将们先动起来,其他的粮饷,让他们到地方自行收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皇上,左良玉只是总兵,威望不够,此次征剿,还需派一人总理军事才性啊。”陈宇亮提醒道。

“那给位爱卿有何人选?”崇祯问话,又没有人回答了。

“皇上,臣推荐熊文灿。”杨嗣昌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