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节 河阴之战(3)(2 / 2)

近年来,汉家对匈奴的渗透和情报侦查,越来越详细。

因此,有关匈奴帝国的虚实,也就被人摸清楚了。

匈奴单于自诩控弦四十万。

但实则,其治下的邑落和部族,远不止如此。

只是,他很难完全调动和动员而已。

毕竟,汉军六万大军出塞,就将汉家国库和北边的战略积蓄以及人力物力抽调一空。

同样的道理,匈奴人也根本组织不起四十万这样规模的军队。

哪怕是加上奴隶,加上杂役,加上那些仆从,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模。

毕竟,可以想象一下,四十万人,起码就是八十万匹马,数百万的牲畜群。

这样规模的牲畜和人群,足以在草原上变成一个比蝗虫还恐怖的移动天灾。

他们会吃光路上的一切青草,甚至连土壤之中的草根也要被啃掉。

他们将喝光一切沿途的饮水,并且留下堆积如山的人畜粪便。

然后,等到第二年,他们所过之处,将会寸草不生,甚至可能形成沙丘地带甚至沙漠!

让匈奴永远无法再在这些地方放牧。

这几乎跟自杀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实际上,当兵力规模达到十万这个数字,哪怕是匈奴人,也很难承受了。

二十万大军的话,就几乎是极限。

至于像平城之战那样,四十万人马南侵的故事,几乎不可能再次发生了。

因为,匈奴没有那样的条件了。

这也是汉室战前的预估判断的理论之一。

但,现在来看,还是低估了匈奴人!

想想也是,从榆林塞向南,在阴山环绕下的这片土地,足足有着数千里的面积。

几乎相当于汉家至少四个大郡的总和!

这样广袤的土地上,足以养活超过五十万的匈奴游牧民。

哪怕是五丁抽一,也可以凑足十万人马!

更何况,义纵方面的情报显示,匈奴的高层,左大将呼衍当屠和左大当户兰陀辛在战前,将各自的本部力量,调动到了此地。

还带上另外一个匈奴大贵族兰氏的一个万骑驰援!

“十四个以上的万骑!”郅都想着义纵情报里的内容,就不禁骂道:“该死!该死!夷狄果然信不得!”

这么大规模的匈奴兵力调动,怎么可能瞒得过那个汉家埋在匈奴内部的耳目且渠且雕难?

因此,此事其实就证明了,此人在耍花样!

好在……

“十四个万骑吗?”郅都冷哼两声。

今天的汉军内部,某些骄傲的军人,可是自豪的喊出了‘一汉当三胡’的口号。

至于虎贲卫和羽林卫以及细柳营,则是自称可以‘以一夏当十胡’。

这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也反应了一些事实。

除了匈奴本部的那些精锐和像折兰这样的王牌打手外,汉军不管是技战术还是火力或者身体素质,都是碾压!

即使是匈奴本部的精锐,在汉军主力面前,也就是骑术和马术比汉军厉害一些。

但……

在马蹄铁和马镫马鞍面前,这些所谓的引弓之民,就是渣渣!

有马蹄铁和没有马蹄铁的骑兵,在机动性和灵活性上,完全就是两个兵种。

更何况,汉军还有着可以在马背上自由开弓和瞄准的能力。

而且,无论什么样的骑兵,都不可能在汉军无敌的胸甲骑兵阵列面前,讨到任何好处!

郅都手下的这支军队,以郅都的评估来看,就至少可以在正面硬三万匈奴骑兵而不落下风。

但……

想起义纵信上说的另外一件事情,郅都就高兴不起来了。

义纵请求郅都在占据河阴后,北上,攻占秦赵九原郡故城。

至少也要做出北上的架势。

郅都知道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匈奴在河间地的力量,大大超出了汉军战前预估的数字。

无论是郅都还是义纵或者程不识所部,面临的压力都在大增。

所以,义纵所部,需要郅都做出牺牲,吸引更多的匈奴军队。

从而为义纵所部占据大河南岸的广大地区,并且清扫匈奴力量,创造有利条件,并减轻压力。

但是……

“兵力不够啊……”郅都叹了口气。

他当然也想帮义纵的忙。

但,力所不能及啊!

他全军战力,拢共才一万五千余人。

其中骑兵大约九千多,不到一万。

剩下的都是步兵,而且,新兵占了三成之多。

更何况,郅都还要派兵保卫的补给线,防止有匈奴游骑从侧翼打击他的补给线。

这就意味着,郅都至少要分出四分之一的力量去保护他的补给线。

剩下的军队,即使一切顺利,毫发无损的攻占了河阴。

但,河阴也需要保护。

想要保住河阴,那就至少要留下三千骑兵。

这样,他实际可用动用的兵力,不过几千人而已。

这其中,还包括了步卒。

而北上九原故城,郅都很可能会面对从宜梁、九原、高阙甚至梓岭而来的敌人。

几乎是三面受攻击。

所以,这并不现实。

但义纵的请求,郅都无法忽视。

因为在战略上来说,真正决定此次战争胜负关键的,还是义纵和他的中军主力。

为了胜利,付出一些牺牲和代价,是可以承受的。

“召集全军校尉!”郅都下达命令:“立刻商议北上之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