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书局的真正目的(2 / 2)

贞观帝师 石肆 2344 字 18天前

夏鸿升同李承乾相视一眼,然后由李承乾上前躬身说道:“父亲,前几日酒坊的王掌柜找孩儿商议了酒坊铺开销售的事宜,有个提议,孩儿觉得很是不错,又加了些自己的想法,所以今日特来向父亲说明。”

李世民听李承乾这么说,于是饶有趣味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笑问道:“哦?承乾有何想法,说来给朕听听。”

李承乾便将关于文武大会的想法给李世民一一详细的道来,想要通过酒坊、玻璃坊、茗香居等联合开办的文武大会,将这些东西名声传出去,特别是夏日已至,正是长安城中胡商最为活跃的一段时间,也好趁此机会让胡商看到这些东西,进而将这些东西大量外销。

李世民听了之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想法是很不错,承乾若要去做,只管去做便是。一场文武大会,需要协调的地方很多,朕也想看看承乾能否操办好了。对了,夏卿,怎么不见你说话,你觉得承乾的这个主意如何?”

夏鸿升躬身一礼,说道:“太子殿下的主意自然十分好,微臣十分赞同。一场规模盛大的文武大会,不仅仅能够让白酒、玻璃、新茶的名号广播天下,名传域外,更加能够吸引无数的文武人才齐聚长安城中。通过文武大会,陛下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的可造之材,加以培养,让其为朝廷效力,岂不美哉!”

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看了一会儿,直看的夏鸿升心里发慌,才忽而笑道:“也罢,既然有如此好处,那此事你们看着办便是。”

两人躬身领旨,却听夏鸿升又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想请陛下决断。”

李世民看了看夏鸿升,问道:“何事?”

“陛下,如今《三国演义》已经刊印出来了样刊来,先前微臣曾与陛下说过,臣想要自己建一个印刷的作坊,以后专门刊印这些书籍。”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微臣的想法这样的,由微臣自己招收匠人,自己刻下活字,办一个专门用来印书的作坊,而后广而告之,凡士子文书,借可向作坊投稿,若被选中,则作坊需要支付作者钱财,将作品买来刊印。印书之后,会将这些书贩售,贩售之所得红利,由书局同作者照一定的比例分红。朝廷的印书局,负责朝廷所有的刊印相关事宜,本身事物便已然十分繁忙了,微臣自己建立一个书局来,则可以专此一途。而当书局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微臣就可以发行日报了。”

“日报?何为日报?”李世民很是新奇的问道。

“回禀父亲,所谓日报,乃是一日一报……”李承乾在旁边将夏鸿升先前解释的日报又给解释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之后,想了想,说道:“听尔等之解释,似是将朝廷之决议,抄作各地各人知晓。不过此物已然有了,难道尔等不知有宫门抄么?”

“陛下,宫门抄是朝廷将政令和朝中事情下发到各地州县府衙的,具有官方性质的抄送,它更加偏向于朝廷和各州县衙门之间的政令传达。”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而臣所言报纸,则是面对民众与百姓,这些非官方的人士为主。其不仅仅有着类似于宫门抄的内容,且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它的阅读群体更加偏向于民间,是让民间知道朝廷做了什么事情,下发了什么命令,又或是各地发生了何事的一个途径。也是朝廷对百姓进行舆论引导的一个工具。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吧,若是有报纸,陛下就可以有意的安排一些关于突厥的内容见报,百姓读了之后,情绪就会被引导,就会团结一致的对付突厥。朝廷的政令,通过日报可以被更多的百姓知道,百姓就可以监督各地官员有没有好好的实施朝廷的命令。而百姓对某一件事情的评论、反应、见解,则也可以通过日报让陛下看到,陛下就可以更好的了解民意,集思广益,而不是受到朝臣的蒙蔽了。报纸可以成为百姓的耳目,了解朝廷的政策,明白陛下的苦心和安排。报纸也可以成为陛下的耳目,收集来自民间的意见、建议、看法。报纸还可以成为陛下手中引导舆论的工具,对百姓的想法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

“舆论……”李世民低声的念叨着,轻轻的拿指节叩着桌子。一看到李世民的这幅样子,夏鸿升就知道,李世民是已经上了心,正在仔细思考权衡着这件事情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