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7章(2 / 2)

辽东之虎 千年龙王l 4885 字 1个月前

不过李枭就是好这一口,大饼豆腐脑,加上点儿小咸菜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

“爸我也觉着打仗没啥,我们以前总是打胜仗。这次去新家坡,二叔说全世界没人是我们的对手。

以色列那个国家,二叔经常派军舰在他们的港口游曳。还派出飞艇,整天在他们的头顶侦查。

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只要我们大明的军队出动,车臣就会踏成齑粉。”李麟看了一眼旁边那两个人,他们强烈的汉民族优越感,非常适合李麟的胃口。

“你二叔是海军司令,他不用管陆军的事情。

大明海军,的确是纵横天下无敌手。而且我们的海军,不但控制了制海权,而且还控制了海洋上的各个节点。

当年你老子我,可是挖空了心思,才从法国人手里把苏伊士运河硬生生的抠了过来。

新家坡、苏伊士,加上直布罗陀,还有海军最新设立的好望角军港。

这几个地方,锁死了从大明到欧洲的贸易通道。

所以啊,大明海军是所向无敌的。他们不但有山一样的钢铁巨兽,还在南海到印度洋上,有无数的补给基地。

可大明不光有海洋,还有陆地

好像我们和俄罗斯

俄罗斯是大明前进欧洲的落脚点,如果走海路的话,不但不稳定而且时间还要长。

所以我们需要一条铁路,这就是中亚大铁路。

而中亚大铁路的缺点就是太长,漫长的铁路沿线要经过许多部落。

这些人很容易被人收买,成为别人手里的枪,来对付这条铁路。

怎么办呢

那么我就需要杀鸡儆猴,车臣人就是那只鸡。

我们要杀了这只鸡,让所有的猴子知道,破坏这条铁路的后果是什么。

这就是大明要出兵攻打车臣的目的

你在军中历练的时间也不短了,对咱们辽军的火力配备还有武器也都熟悉了。

现在,是让你见识一下真正战争是什么样的时候了。”李枭拍了拍李麟的肩膀。

不知不觉间,儿子已经是十七岁的大小伙子了。

他小时候的样子好像就在昨天,转瞬间怎么就成了大小伙子。

有苗不愁长,苗长大了,老子也他娘的老了。

“知道了爸”

“我知道,年青人很容易冲动。但我不准你去第一线

即便辽军打死了一百万人,他们打死你就算是值了。”

“那我去前线”

“就是让你感受一下,有些事情,不管我们怎么说你都不会有真实的印象。

只有真正见识过战场什么样儿,你才会有真实的印象。

记住不准干涉孙之洁的指挥,不准你去最前沿。记住了”李枭最后的话,说得十分郑重。

“记住了爸”

大明的习惯是叫爹爹,或者是阿爹。

只有李枭让李麟这样称呼自己,开始李麟还对这个新鲜的叫法有些排斥。后来叫得时间长了,也就没那么排斥了。

吃掉茶鸡蛋,干掉最后一块饼。李枭感觉自己能打的死老虎

今天他并不需要打老虎,而是要去送行。

孙之洁动用了孙承宗的关系,从众多竞争者手里,抢到了带队去车臣的机会。

这一次是车臣,辽军动用的部队并不多。

可以说,这一次是个大杂烩。

毕竟多年没打过仗了,军官需要锤炼,所以这一次,并没有动用那些功勋卓著的部队。

也没有动用祖宽和曹变蛟的装甲部队

敖爷的一师出兵两个营,一个营作为警卫营,负责保护孙之洁的安全。

当然孙之洁知道,更多的可能是为了保护李麟的安全。

另外一个营作为预备队,一旦战事不顺,也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兜底,不至于发生全军覆没的惨剧。

三师和四师各出一个团

三师和四师有近十年没打过什么正经仗了,战斗力下降的厉害。尤其是基层军官们,几乎全都没有实战经验。

按照李枭的话来说,是让他们见见血。

就连袁崇焕也派了一个营过来,除了海军陆战队,现在作战的机会不多。

能有仗打,全军上下都乐疯了。

终于有了捞军功的机会

三师和四师的部队,已经通过铁路去了乌拉尔斯克。

二师的一个营,全部的轻装步兵。他们乘坐飞艇,直接去西安,跟着三师的部队一起行动。

只有敖爷的那两个营,是在蓟门上车。

唯一的儿子要独自去前线了,李枭当然要送上一送。

蓟州火车站的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

士兵们排成了列,正在鱼贯登上列车。

在客车车厢的后面,是一连串儿的托秤车。上面停满了拉炮的拖拉机,还有各种火炮。

李枭知道车臣那地方是山区,这个年月不要指望那地方有公路。

所以汽车是没有的,有的只是越野能力更加优秀的拖拉机。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一师火力的强悍

虽然只有两个营,但每个营却有六门一百二十毫米榴弹炮,还有十二门双二五高射炮。

尽管知道,高射炮那东西带到车臣意义不大。但敖爷还是让人带了过去

高射炮这东西是高平两用,因为弹道平直。用来平射对方的机枪火力点,还是非常不错的。

至于迫击炮,更是达到了每个连六门的恐怖程度。

如果论起火炮火力输出,辽军一师堪称此时的世界之最。

孙之洁对着李枭敬礼

他是辽军中和俄军打交道最多的人,这也是李枭力排众议,让孙之洁带队进行这次军事行动。

“俄军已经到达乌拉尔斯克,并且展开部署。

你的任务已经部署过了,就不再多说。

我儿子交给你了,让他也见见血,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儿。

总是听我们说教,和书本上的描写,未免有些偏颇。实际上战场好好看看,才会对战争有正确的认识。” ,